招生考试网
学历类|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|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
资格类|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|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
工程类|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
计算机|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|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
 招生考试网 - 中考网 - 各省中考 - 浙江中考 - 杭州中考 - 正文

从2005年至今杭州中考状元年年都是女生

来源:钱江晚报 2012-7-5 10:19:15
今年杭州中考录取已近尾声,未被录取的学生,可在7月7日到中考招生市场(设在杭十四中凤起校区内)寻找最后的机会。

    记者连续采访8年中考状元,从2005年至今,状元年年都是女生。在全国近几年考试中,也有“女生凶猛”的现象。从2001年到2008年,重庆16个高考“状元”有13个是女生。最近9年,北京21个“状元”15个是女生。抛开高分考生,从2007年开始,普通高校招收的女生数量持续压倒男生。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比男生多33万人。

    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说:“男生已经被女生全面超越了。”但杭州一位重高校长认为,女生平均分高于男生,但在高分段上还是男生领先,女生比较适合当下的教育评价体系,所以不能轻易说谁把谁比下去了。

  现象

    8位状元,均出自十三中和文澜

    从2005年开始,每一年杭州的中考状元,记者都采访过。8年中考状元,毕业的初中大多来自两所中学,杭十三中教育集团有4位,文澜中学有4位。记者采访时,对一个现象记忆深刻:几乎每一位中考状元都会说,他们学得很轻松。

    记者一直想知道一个答案,为什么每个中考状元都这么说?

    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杭城中考高分考生当年的风采:

    2005年中考状元蔡梦如说,自己像男孩子,喜欢体育,考完后拼命看NBA、足球,还玩电脑,玩CS。

    2006年中考状元李婧宇,电子琴十级,会说日语,酷爱画漫画。任课老师说她:“用功起来很用功,玩起来也不含糊。”

    2007年中考状元钟云岚,也是玩游戏的高手,玩起游戏昏天暗地。

    2008中考状元徐轶文,爱看漫画书、动画片,考试前两天,她还在家看《宝莲灯》。

    2009中考状元黄梦瑜,初中每周要上几次网,时间都是随机的。问她上网干些啥,她俏皮地说,会下载一些动画片和推理小说,中考前放假的一个礼拜,每天都看动画片。

    2010的中考状元李英子,不苦读,不开“夜车”,每晚9:45,准时熄灯上床。

这些女生,目前全部入读名校

    2005年状元蔡梦如,目前在香港大学就读,学的是当前最热门的精算专业,这个专业是全香港乃至全中国最好的。

    2006年状元李婧宇,大学录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(与清华大学合办),8年临床医学,毕业就是博士。李婧宇说,这是她自己的选择,她对学医感兴趣,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是一件快乐的事。”刚刚过去的2年半,她是在清华大学生物系度过的,接下来就要学基础知识了,“等到了医院实习、见习,可能会忙一点。”

    2007年的钟云岚,在复旦大学读高分子与材料工程,已经放假了,她还在大学实验室做实验。“要待到7月底吧,这个假期还要学第二外语。我对德语感兴趣,说不定以后就出国了呢。”

    2008年的徐轶文,目前在国内一所知名大学就读,专业也很好。据她爸爸说,女儿在学校里的表现非常好,他不想让女儿有太多干扰,“很多东西都已经过去,我对她现在的状态很满意。”

    2009年的黄梦瑜,今年参加高考,“发挥一般啦,今年试题有些简单,而我比较适应难一点的题。”黄梦瑜报考的是厦门大学的金融系,进学校肯定没问题。黄梦瑜说,带着中考状元的光环进杭州二中,的确是有压力的,她很努力去学了,“在二中,只有进前20名的学生,才能读最好的大学,我有时能进,有时就进不了。”高考已经结束,就像中考结束后说的,黄梦瑜只有一句话:“这些已经成为过去式了,我还要努力面对未来。”

    2010年的李英子,目前在杭二中,妈妈对她的要求很简单,踏踏实实学,只要能排进年级前100名就可以了。这次期末考试,李英子考了年级22名。

  追访

    父母答五问

    多陪孩子玩,少替孩子做主

    这几天,记者列了五个问题,向历届中考“状元”的父母一一提问。

    ●问题一:小学是在哪里读的?

    答案很多样,学军小学、文一街小学、行知小学、朝晖一小、采荷二小等,既有名牌小学,也有普通小学。

    这说明孩子读书未必都要进名校。学校知名度,对学习会有一定作用,但并不绝对。

    ●问题二:孩子是否从小一直带在身边?

    大多数父母的回答是肯定的。其中有一个妈妈说,孩子从小是由外公外婆管的,但她每天晚上肯定会陪女儿,孩子是跟妈妈睡的。

    有一位妈妈总结:“跟孩子的交流很重要,这件事一定要亲力亲为,这样才能掌握孩子的情绪变化。”

    ●问题三:家庭教育,是慈父严母型的,还是慈母严父型?

    多数家长的回答是,家庭中父母的角色没有如此明显的分工,在多数情况下妈妈管得细一点,爸爸管得粗一点。

    徐轶文妈妈说,在家里爸爸严一点,什么事能做,什么事不能做,基本上是爸爸管的。

    李英子妈妈说,在家里父母管孩子各有侧重,“我管日常生活中的琐事,教她烧饭,她可以做‘四菜一汤’。有一些人生问题的讨论,女儿是去找爸爸的。”

    周朔雯爸爸说,小时候,他经常陪女儿找其他小朋友玩,找不到怎么办?他就陪女儿打羽毛球。“只要有时间,我就陪她玩,小孩想玩时一定让她看书,好像比较残忍哦!”

    ●问题四:对孩子,从小是怎么管教的?

    不知道是不是女生多的缘故,家长们的回答比较一致:孩子从小到大,基本上不用怎么管,都挺自觉的。

    周朔雯爸爸说:“我们家里没怎么管她,孩子一直比较出挑,回家马上做作业,很自觉。我觉得读书不好,家长才会去管。”

    徐轶文妈妈说,孩子从小比较乖巧,他们也很放手,上学孩子自己去,放学自己回,回家作业自己做,“作业没做完,我也不会说她,但到了学校,老师会批评,我要让她自己去面对老师。检查作业,我也只是签字,错了也不会帮她改过来,让她自己去发现,家长改了是没用的;手工作业,我们也不会帮她,买点书让她自己看。”

    李英子妈妈说,孩子回家第一件事,是做完作业,然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。“我不会给她额外的作业,也不会限制她做一些事情。如果我让她多做一些额外的作业,她肯定有厌烦情绪,可能学会偷懒或者欺骗。”

    ●问题五:孩子从小有没有上兴趣班?

    现在不上兴趣班的孩子,几乎没有。这些状元从小也是上过兴趣班的,只是他们上的兴趣班,都是自己选的,父母不会把自己的选择强加给孩子。

    徐轶文的兴趣班比较少,英语口语的培训班一直在上,电子琴学过两三年,妈妈说:“顺其自然,不强加。”

    周朔雯学过游泳、琵琶,练过跆拳道,但文化类的培训没有。

    李英子小学里学过奥数,学过英语,但不考级,她一直在学一种冷门的乐器,叫做“阮”。妈妈说:“这是作为兴趣学的,争名次考级就比较功利了。这些都是她自己选择的,我对她的要求是,选择了,一般不允许轻易放弃。”

    钟云岚说,她学过一大堆兴趣班,刚开始有兴趣,就报名参加,学过之后又没兴趣了

状元自述:

    小时作业没做完,妈妈直接把本子收了

    小时候,有一次作业做得很晚,我妈就直接把本子收起来,不让我做了,让我明天自己去跟老师解释。从那以后,我的作业都是当天放学前,在学校里就做完了,一直到高二都是这样。

    还有一次,背《出师表》,我不肯背,我妈就直接把书从窗口扔下去。

    那天下大雨,我自己哭着去楼下把书找回来。小学后,我写作业,我妈不给我橡皮,然后我到现在都很少写错别字。

    这种很细节的事情,都是我妈管的,据说都是我外婆用过的。

    我爸不管这种很细节的东西,他主要管我人生规划,比如要求我至少读个研究生什么的。

    我现在在复旦大学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,我觉得我的发展中一个重要因素是,父母给了我自主选择权。只要我做出了选择,他们会给我足够的资源,比如我的数学比较烂,我想补一补,他们就给我找老师。我选初中选高中选大学,他们就让我自己选,只给我参考一下。

    我从小比较喜欢玩游戏,他们很少干涉我,因为我作业都做完了,主业抓好了,他们就不管了,不然就是不务正业哦。

    讲述人:2007年中考状元钟云岚

    记者观点

    不管男生女生小时候习惯很关键

    该静时要静,该动时要动

    在与家长的交流中,记者发现,要成为一名好学生,其实不难,关键是家长需要做得更细心一点,更贴近孩子的意愿。记者总结了一下,好学生,从小的习惯很关键:

    ●习惯一:

    回家第一件事,做作业

    这是所有高分考生的一个共同点,是学习自觉性的表现。家长对孩子的要求,其实并不高,回到家马上做作业。高分考生的做法是,做完作业,就可以做其他事情,看电视玩电脑,家长一般不干涉。只有学习不自觉的孩子,家长才要去管。

    当然,在孩子能自觉安排学习时,家长千万不要有过多干涉,比如作业做完了,还要加量;孩子看会电视,就要唠叨,这样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。

    ●习惯二:

    有较强的自控能力

    看电视和漫画书,玩电脑,这些高分考生也是很爱玩的。但他们为什么不会沉迷?只有一个原因,他们的自控力很强。

    李英子妈妈说,女儿也经常回家看电视,她就陪女儿一起看,但如果女儿觉得学习紧了,就自己进书房学习,再好看的电视也不会看。钟云岚也一样,一有空,就会疯玩电脑游戏,一旦学习任务多了,她可以连续好几个月不碰电脑。

    这样的自控能力是怎么做到的?李英子妈妈说,其实跟小时候的习惯很重要。“特别是在读幼儿园阶段,家长千万不要在乎幼儿园教给孩子多少东西,认了多少字,关键是让孩子学会该静的时候静,该动的时候动。”

    ●习惯三:

    和父母经常能交流

    这些孩子从小是跟在父母身边长大的,没有一个孩子是完全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,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。

    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,在孩子12岁前,父母要多陪伴、交流。“父母最好把孩子带在身边,研究表明,跟着父母走的孩子,成长得比较好。”

    父母需要经常跟孩子交流,否则孩子缺乏亲子依恋情感,长大会缺乏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     作者: 梁建伟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
  • 下一个文章: 没有了
  •  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 最近更新 |
    闽ICP备06019773号